规格说明
阳极板及阴极板
阳极板及阴极板是由特种铅钙台金制成的板栅和具有活性的物质构成的。
隔板
隔板采用具有优良的离子导电性以及很好地耐热耐酸性能的特种玻璃纤维制成,在满足上述各种要求的同时能够紧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防止其脱落,使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另外,可以很好的吸收保持电解液。由于电解液被吸收于极板和隔板中,放电性能不受各种使用方向影响。
排气阀
当电油内压超过额定值时,排气阀自动打开,放出电池内 的气体,恢复原有压力,防止电油破裂。内压正常后,阀 也复原,电池重新处于密封状态。同时兼有防止外部气体 进入电池的作用。
电槽、中盖、上盖
均采用有足够强度的--ABS台成树脂制成,可以根据客 户需求做符合UL标准的各种阻燃等级的油壳。
电池优点
维护简单
充电时蓄电池内部产生的氧气基本被极板吸收还原成电解液,基本没有电解液减少现象,无需补水,维护简单(但有必要进行定期检查总电压及外观)。
持液性高
电解液完全吸收于AGM隔板中,保持不流动状态,所以 正常的操作情况下,即使侧放也可使用(但不能倒置)。
安全性高
极端充电操作失误引起产生过多的气体,内部压力过高时,自动排出过剩气体,气压达到正常值时安全阀自动闭合,防止电池的破裂。
自放电低
采用高纯度原料及特殊合金生产板栅,把自放电控制在 低,可以长期存储。
寿命长
使用特殊合金配方制造板栅,设计寿命10-15年。正常浮充电产生的气体可以很好地被吸收,所以不会因为电解液的减少出现容量减低现象。
内阻小
电池内阻小,可以保证大电流放电性能优越。
优良的恢复性能
长期深度放电对电池不利,但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充电充分,电池不会出现容量降低,很快可以恢复。
经济型
特殊的制造工艺保证正极活性物质不易脱落,寿命长,即使深放电,也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是种很经济的蓄电池。
电池使用范围
GFM-12V系列
测量仪器、太阳能系统、导航航标系统、警报系统、紧急电源、防灾系统设备、办公设备、大中小型UPS电源、通信设备、路灯照明等系统。
GFM-6V系列
测量仪器、太阳能系统、导航航标系统、警报系统、紧急电源、防灾系统设备、办公设备、大中小型UPS电源、通信设备、路灯照明等系统。
GFM-2V系列
大中型UPS电源、程序交换机、医疗器械、发动机启动、通信、消防和保安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办公设备、航海设备、控制设备、警报系统、变电所操作及直流电源、仪器、应急灯。
德利仕蓄电池NP40-12 12V40AH价格及参数在蓄电池正、负极板之间接入负载,便开始了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此时,正极板电位下降,负极板电位上升,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PbO2和Pb)都不断地转变为硫酸铅(PbSO4),电解液中的硫酸逐渐转变为水,电解液比重逐渐下降,从而使蓄电池内阻增加、电动势降低。如果在蓄电池的正、负极板之间接入输出电压比蓄电池端电压高的直流电源,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便开始了。此时,正极板电位因正电荷聚集而上升,负极板电位因负电荷聚集而下降,正极板上的PbSO4逐渐变为PbO2,负极板上的PbSO4逐渐变为海绵状Pb。同时,电解液中H2SO4合成逐渐增多,水分子逐渐减少,电解液比重逐渐增加,蓄电池端电压也不断提高。
2蓄电池**充电技术
常规充电的方法采用小电流慢充方式,对新的铅酸蓄电池初充电需70h以上,进行普通充电也需10h以上。充电时间太长,不但会拉长充电监测的时间、造成电能的浪费,还限制了蓄电池的循环利用次数,并增加维护工作量。此外,对于像电动汽车等要求蓄电池连续供电的场合,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采用**充电方法,可以缩短蓄电池的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节约能源,并更好地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马斯对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出气问题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提出了以-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曲线,如图1所示[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充电过程中,只要充电电流不超过蓄电池可接受的电流,蓄电池内部就不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常规充电一般采用先恒流、后恒压的两阶段充电法,在充电过程初期,充电电流远远小于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因而充电时间大大延长;充电过程后期,充电电流又大于蓄电池可接受电流,因而蓄电池内产生大量的气泡。但是,如果在整个充电过程中能使实际充电电流始终等于或接近于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则充电速度就可大大加快,而且出气率也可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内。这就是**充电的基本理论依据。然而,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中产生的极化电压会阻碍其本身的充电,并且使出气率和温升显著升高,因此,极化电压是影响充电速度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要想实现**充电,必须设法消除极化电压对蓄电池充电的影响。从极化电压的形成机理可以推知,极化电压的大小是紧随充电电流的变化而改变的。当停止充电时,电阻极化消失,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亦逐渐减弱;而如果为蓄电池提供一条放电通道让其反向放电,则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将迅速消失,同时蓄电池内温度也因放电而降低。因此,在蓄电池充电过程中,适时地暂停充电,并且适当地加入放电脉冲,就可迅速而有效地消除各种极化电压,从而提高充电速度。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充电方法是脉冲充电、脉冲放电去极化方法。图2为脉冲充电、脉冲放电去极化**充电的波形图。研究表明,利用如图3所示开关充电电源可有效地实现蓄电池脉冲**充电。
3充电控制方法
充电控制主要包括主充、均充、浮充三阶段的自动转换,从放电状态到充电状态的自动转换,充电程序判断及停充控制等方面。掌握正确的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蓄电池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3.1主充、均充、浮充各阶段的自动转换
目前,国内大部分充电电源仍采用主充、均充、浮充三阶段充电法实现对蓄电池的充电。充电各阶段的自动转换方法有:
(1)时间控制,即预先设定各阶段充电时间,由时间继电器或CPU控制转换时刻;
(2)设定转换点的充电电流或蓄电池端电压值,当实际电流或电压值达到设定值时,即自动转换;
(3)采用积分电路在线监测蓄电池的容量,当容量达到一定值时,则发信号改变充电电流的大小。
上述方法中,时间控制比较简单,但这种方法缺乏来自蓄电池的实时信息,控制比较粗略;容量监控方法控制电路比较复杂,但控制精度较高。
3.2充电程度判断
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必须随时判断蓄电池的充电程度,以便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判断充电程度的主要方法有:
(1)观察蓄电池去极化后的端电压变化。一般来说,在充电初始阶段,电池端电压的变化率很小;在充电的中间阶段,电池端电压的变化率很大;在充电末期,端电压的变化率极小[2]。因此,通过观测单位时间内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就可判断蓄电池所处的充电阶段;
(2)检测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值,并与其额定容量值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其充电程度;
(3)检测蓄电池端电压判断。当蓄电池端电压与其额定值相差较大时,说明处于充电初期;当两者差值很小时,说明已接近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