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SSB蓄电池特点:
1、初始容量大,比能量高 采用新型合金板栅材料专利技术,优化设计的产品结构,容量比同类产品高出5%,比能量达35~38Wh/kg。
2、低温性能优越 采用特殊的耐低温添加剂材料,电池能够在-15℃~40℃环境下正常使用。
3、组合一致性 采用**的和膏设备、极板分选取设备、电池动态配组技术,能有效提高整组电池的一致性。
4、高功率放电性能好 正、负极板均采用涂膏式结构,紧装配工艺,内阻小,高功率放电性能好,具有的起动能力,30°斜坡爬坡轻松自如。
5、可靠 阀能自动开启,既可以排出由于误操作或免维护过充电导致的多余气体,又能防止外部气体或火花进入电池内部引起自放电或。全密封防泄漏结构:电池可倾斜、卧放使用,但不允许倒置。
6、使用寿命长 长寿命活性物配方,具有极强的耐深循环充放电能力,在25℃下,80%DOD循环寿命可达600~700次;100%DOD寿命循环达300~350次。
7、绿色环保 电池以绿色环保为本,采用新型密封结构优化设计,确保使用过程无漏酸及酸雾溢出现象,可靠。
8、免维护 密封反应效率高,电池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无需补水或补酸维护。
德国SSB蓄电池产品特性应用领域与分类:
◆ 免维护无须补液; ● UPS不间断电源;
◆ 内阻小,大电流放电性能好; ● 消防备用电源;
◆ 适应温度广; ● 防护报警系统;
◆ 自放电小; ● 应急照明系统;
◆ 使用寿命长; ● 电力,邮电通信系统;
SSB蓄电池SBL24-12 12V24AH参数报价
2016年6月20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予以公示,江苏集盛星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均以超级电容产品进入目录。这是工信部对目前我国车用超级电容产品研发与制造实力的高度认可,将为超级电容产能的持续释放提供政策和市场基础。
前四批进入目录的企业共57家,其中以电池产品进入目录的企业共55家,以超电产品进入目录的两家企业在第四批中现身。而这两家超电企业颇有渊源,江苏集盛星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盛星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集星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集星科技和中车株机合资成立。为何集星科技旗下两家公司纷纷得以入选?
根据《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要求,企业需要在车用超级电容的产能、生产规范化、产线自动化、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达到相当的程度,以确保车用超级电容产品的优良性能。作为-早进入超级电容行业的企业之一,耕耘十余年之久的集星科技占据先天优势,加之后天努力,该企业在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研发方面,集星科技拥有新产品技术研发、产品试制与测试分析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建有包括超级电容活性碳材料实验室、电化学实验室、应用实验室以及若干国际**的试验平台在内的研发中心。考虑到车用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要求,集星科技积极开展高性能单体技术和工艺、高可靠电容器组装新技术研发,满足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容量等级、不同防护等级、不同应用环境下的超级电容单体和模组设计、开发要求。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成果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分析报告(2019)》的简要版(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GWh(约20万吨),其中,退役电池累计梯次利用(回收)量约为14 GWh(约14万吨),直接报废量约6万吨。
电池回收是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重要问题。按照-早期新能源车电池5年左右的使用寿命计算,我国首批新能源车的动力蓄电池已经处于“暮年”,即将迎来一轮电池“退役潮”。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GWh(约20万吨),其中,退役电池累计梯次利用(回收)量约为14 GWh(约14万吨),直接报废量约6万吨。
由于电池本身的特性不同,新能源车的退役蓄电池被回收利用后不会再应用在新能源车领域,会根据其剩余寿命、安全可靠指数等因素,应用到储能、低速动力等领域,但不合理处置也将带来安全问题和环境破坏风险。
据了解,201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曾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在各地开展试点,推动建设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动力蓄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的溯源机制,同时,还将构建第三方评估体系,探索线上线下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商业模式。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在8月18日举行的年中成果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分析报告(2019)》的简要版(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GWh(约20万吨),其中,退役电池累计梯次利用(回收)量约为14 GWh(约14万吨),直接报废量约6万吨。
电池回收是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重要问题。按照-早期新能源车电池5年左右的使用寿命计算,我国首批新能源车的动力蓄电池已经处于“暮年”,即将迎来一轮电池“退役潮”。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GWh(约20万吨),其中,退役电池累计梯次利用(回收)量约为14 GWh(约14万吨),直接报废量约6万吨。
由于电池本身的特性不同,新能源车的退役蓄电池被回收利用后不会再应用在新能源车领域,会根据其剩余寿命、安全可靠指数等因素,应用到储能、低速动力等领域,但不合理处置也将带来安全问题和环境破坏风险。
据了解,201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曾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在各地开展试点,推动建设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动力蓄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的溯源机制,同时,还将构建第三方评估体系,探索线上线下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商业模式。
一直以来,传统的大型装备无一不是消耗巨大的“油”,不仅使用成本高昂,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但为了能够程度提升装备战斗力,各国**一直在“隐忍”。
然而,英国国防部近日却宣布,他们将在3年内制成一种电动作战车辆的样车,为“绿色”坦克铺平道路。英国陆军司令表示,当前的**车辆可能是英军-后一代依赖化石燃料的车辆。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所谓的“绿色”装备实际上早已开始研究。早在2010年,就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军方决定通过大幅削减化石燃料消费量和改善燃料能效来加速打造“绿色部队”。
根本目的还是提升装备性能
英国媒体透露,关于“绿色”坦克,其中的关键是要研究未来坦克和机器人车辆的电驱动系统。主持这项研究的科学家威廉·萨蒂说:“电动驾驶系统有可能大大提高我们作战车辆的燃油效率,从而减少**的碳排放……这项技术可能在演习和作战中产生巨大的成本和环境效益。”
电动武器装备已经有国家开始尝试。
比如,的卡拉什尼科夫公司为俄军研发了一款概念型电驱动摩托车,据称续航里程可达150公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也在推广类似项目,其招标研发的“混合动力摩托车”可分别由电力和燃油驱动,特种部队使用。这种摩托车在电力驱动下的动力输出为40马力,行进时噪音不会大于普通交谈,便于执行潜入、运输和侦察等特殊任务。
当然,“绿色”装备不仅包括电驱动这一种技术模式。
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易方介绍:“化石燃料一度被认为是战争的‘血液’。根据美军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战争中运往前线的燃料和水就占据了所有物资70%—90%,可见解决燃料问题对战争的影响之大。当前,包括美军在内的一些军事强国,均推出了作战能源战略。因此,随着生物能源、光伏能源、小型核能源等新能源技术以及蓄电池技术的发展,取消化石燃料被认为是未来军事装备的一次颠覆性变革。”
很多人关心,降低**碳排放的意义到底有多重大?**难道不应该以作战效能为--目标吗?
“战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和建设发展,战争打不赢,一切都是零。因此,对**作战而言,‘降低**碳排放’只是一种说辞和掩饰,根本目的还是提高装备的战术性能,以提高打赢的可能性。”易方说。
未来或先采用混合动力设计
据报道,英国陆军2018年对电动机器人车辆进行了试验,这些车辆能完成伤员救治和补给等任务。但到目前为止,电池一直无法产生驱动重量超过60吨的主战坦克所需的电力,因此其用途**于轻型车辆。
实际上,很多开电动汽车的人也有这种感觉——开起来都有点“肉肉”的,感觉马力不够强劲。
“英国所说的‘绿色’坦克可以定义为大大降低有毒物质和有害环境影响的新能源全电动或者混合动力坦克。”易方解释道,“如果蓄电池技术真正取得突破,那么包括地面车辆、战机、舰船、高超音速导弹等整个装备平台的动力系统将取得革命性突破。因为强劲的动力会大大简化整个系统,并大大提升作战的性能,比如车体结构更加简单、低噪音、远行程和大负载,但这并不容易做到。”
目前而言,武器装备动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混合动力,也可以称为‘原动力’,即自身携带动力源。它采用了发动机技术加高能蓄电池技术的组合体,通过可调节的能源分配方案,以提高装备的作战效能,特别是生物燃料技术的不断突破,其混合动力系统也将会得到**发展。
“当然,外源动力也是研究的趋势和方向,比如光伏技术以及小型核能技术等,这依赖于蓄电池技术、有线/无线充电技术等方面的突破,这将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电动装备。”易方说。
那么,在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英军这样做是否属于冒进呢?
易方认为:“英国此举只是一种夸大的说辞而已,不管从消息本身还是英国装甲车辆发展来看,这款未来坦克都是采用混合动力设计。英国公司的混合动力经验来源于2007年对未来战斗系统的计划和2012年美英合作研制战术装甲侦察车计划,因此在近几年推出电动坦克有很大可能,只不过此次结合了光伏板以使用太阳能等再生能源。目前混合动力已经取得广泛运用,如美军的悍马车、**、舰船、战机等及日本的8X8轮步兵战车、API潜艇等。2018年,DARPA还甚至投资开发了可驱动高超声速的混合动力发动机。”
“绿色”装备已成一种潮流
针对“绿色“坦克,易方指出:“电动坦克必然是近期发展的方向,在短期内就可能投入使用,不过目前主要采用混合动力系统解决方案,还做不到全电动模式。如果是单纯的全电动坦克,与单纯的燃油装备相比,更多需要考虑的是技术的可靠性,毕竟燃油装备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可靠的技术装备,而全电动力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才能更好发现问题。”
目前,“绿色”**装备采用-多还是生物能源这一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