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FM系列
? 采用特殊的生产工艺、高纯度的原材料,有效提升电池耐腐蚀能力;
? 充电接受能力、耐过放电能力较同系列AGM电池强, 在电力不足情况下能有效延缓电池损坏,延长电池寿命;
? 电池容量大,体积比能量、重量比能量比同系列AGM电池更高;
? 具有优良的深放电性能及长寿命特点,25℃环境下80%DOD循环使用可达400次以上;
? 顶端子结构,通用型尺寸,适合较长时间放电场所;
? 自放电率低;
? 电池一致性高,高的放电倍率;
? 机柜一体化设计,为客户节省安装和运输费用。
1、凝胶电解质,无内部短路。热容量大,热消散能力强,能避 免一般蓄电池易产生的热失控现象,因而在高温操作时极为可靠,电池不会产生“干化"现象,工作温度范围。
2、由于电池为胶状固体,所以电解质浓度均匀,不存在酸分层现象。
3、酸浓度低,对极板腐蚀弱,并采用独特的管式极板,因此电池寿命长。
4、电池极板采用无锑合金,电池自放电极低。20°C下存放两年后,还有50%以上的容量,即两年内不需补充电。
5、的承受深放电及大电流放电能力,具有过充及过放电自我保护性能。
6、电池抗深放电能力强,放电后仍可继续接在负载上,在四星期内充电可恢复原容量。
7、采用高灵敏低压伞型气阀(德国阳光公司),使蓄电池使用更加可靠。
1、使用寿命长
高强度紧装配工艺,提高电池装配紧度,防止活物质脱落,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2、自放电低
高纯度原料和特殊制造工艺,自放电很小,室温储存半年以上也可无需补电。
3、维护简单
特殊氧气吸收循环设计,克服了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解失水的现象,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水份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因此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完全无需补水,维护简单。
4、安全性
电池内部装有特制安全阀,能有效隔离外部火花,不会引起电池内部发生爆炸。
5、洁净环保
电池使用时不会产生酸雾,对周围环境和配套设计无腐蚀,可直接将电池安装在办公室或配套设备房内,无需人防腐处理 cb12-100
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存放与安装
1、 存放环境应干燥、清洁,不受阳光直射。
2、 存放位置应远离火源或易于产生火花的物体。
3、 存放环境温度为-10℃~45℃。
4、 电池存放应避免与有机溶剂或其他具有腐蚀性的物品和气体靠近。
5、 在电池存放期间,当存放环境温度在-1 0℃~30℃内,应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补充充电;当存放环境温度在31℃~45℃内,应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补充充电。
6、 长保存时间(搁置寿命)不能超过18个月。
7、 安装前应先了解、熟悉电源室的布局、电池(或电池柜、架)的排列方式以及安装现场的走线方式。
8、 查阅电池柜、架的装配图以及电池连线图并掌握其安装方式、方法(图纸随产品配发)。
9、 根据装箱单及图纸核实配发的零部件是否齐全。
儒雅ROYAL蓄电池GH150-12 12V150AH规格及参数说明
锂电池续航一直是是电动汽车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而锂电池的易燃体质,也是让电池开发者们头痛不已。因此,电池技术科研突破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11月份有哪些技术突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呢?随OFweek锂电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
1.超速铝电池问世 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
ITRI公司与斯坦福大学合作研发出了款超速铝电池。据介绍,这款名叫“URABat”的超速铝电池,充电时间仅需1分钟,充电及使用过程中,充电效率始终维持在98%以上,并且能循环使用一万次。
据悉,这款超速铝电池的主要材料为石墨和铝,可以任意变形甚至损坏也不会有任何安全隐患。相较于锂电池,安全性大大提升。
有人认为,这款URABat超速铝电池能够取代锂离子成为未来充电电池领域的**。
2.大连物化所石墨烯柔性超级电容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柔性化电子产品概念的不断提出,迫切需要开发与其高度兼容的具有高储能密度、柔性化、功能集成化的微型储能器件。
中科院大连物化所的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将甲烷等离子体还原技术和光刻微加工技术相结合,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基高功率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
这些柔性化、微型化超级电容器对于未来的电子器件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这项研究也得到了国家青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辽宁省自然科学等项目的资助。
3.锂电池三元层状NMC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近通过性原理计算和实验验证,发现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稳定性与晶格结构中-不稳定的氧有关,而氧的稳定性又由其基本的配位单元决定。通过此模型,他们系统地揭示了层状材料中锂的含量、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及价态、Ni/Li反位缺陷等因素对氧稳定性的调控。
这将为今后三元层状材料锂离子电池稳定性的优化提供重要线索和理论指导。上述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发表于国际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2016,138,13326,13334)上。
4.南开大学柔性锂硫电池电极材料取得重大进展
近期,南开大学牛志强研究团队结合原位复合和金属还原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自支撑柔性石墨烯/硫纳米复合薄膜,复合物薄膜中石墨烯具有连续的网络状结构,硫均匀分散在石墨烯的表面,石墨烯连续的网络状结构不仅为离子和电子传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还可以有效吸附多硫化物并抑制其溶解。
5.“人肠激发”可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据外媒10月26日报道,致力于研发新一代蓄电池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人体肠道内部绒状结构中的指状突起,可为传统蓄电池的易降解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据这项研究的作者质疑,来自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的保罗 考克森博士(Dr Paul Coxon)介绍,研究团队在使用氧化锌电线构建出类似人体肠道内部结构的绒状结构,并将其置于蓄电池电极之一的表面时,该结构可以有效地捕捉周围即将流失的活性物质,阻止电池降解的发生,从而显著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这一发现解决了阻碍新一代蓄电池**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技术难题,意义重大,但由于需要攻克的难点仍然存在,该蓄电池投入量产尚待时日。